资讯 聂曦没有带过兵打过仗,只是吴石的副官,为什么33岁就成了上校?
首页 资讯 娱乐新闻 聂曦没有带过兵打过仗,只是吴石的副官,为什么33岁就成了上校?

聂曦没有带过兵打过仗,只是吴石的副官,为什么33岁就成了上校?

老周
摘要:热播剧《沉默的荣耀》,主要表现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的吴石、朱枫、陈宝仓和聂曦四位烈士的事迹,在这四人中,吴石和陈宝仓是中将,33岁的聂曦没有带过兵也没有打过仗,只是吴石的副官,为什么就成了上校?



图1:《沉默的荣耀》的剧照,由魏晨饰演的聂曦,33岁就是上校了
本系列作者周明(老周),为电视剧《沉默的荣耀》军事历史顾问
热播剧《沉默的荣耀》,主要表现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的吴石、朱枫、陈宝仓和聂曦四位烈士的事迹,在这四人中,吴石和陈宝仓是中将,33岁的聂曦没有带过兵也没有打过仗,只是吴石的副官,为什么就成了上校?
说到这个话题,有人肯定会说,这没什么好奇怪的。国民党军队中,尤其是黄埔系出身的中央军将领,很多人都是年纪轻轻,就已经是上校、少将了。
例如,黄埔一期生中,刘咏尧19岁,孙元良22岁,就当上了上校团长;关麟征23岁,宋希濂24岁,就已经是少将旅长了。
所以,相比之下,聂曦33岁才是上校,已经算是晚的了。



图2:刘咏尧是黄埔一期中年龄最小的学生,毕业后19岁就当上了上校团长
刘咏尧、孙元良、关麟征、宋希濂这几位,如此年轻就是上校、少将,主要原因,第一是黄埔军校初创时期并不是太正规,入学的学生年龄大小差距很大,像刘咏尧入学时只有15岁,宋希濂是17岁,关麟征是19岁,孙元良也不过才20岁,加上黄埔第一期学制才半年,所以他们毕业时,自然就非常年轻了。
第二个原因就是时势造英雄,黄埔军校最初的几期,实质上就是培养连排长的速成培训班。但是毕业后就参加了东征、北伐,以黄埔师生为骨干的中央军,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,就由1926年的2万人急剧扩充到1930年的40万人,这些刚刚毕业的连排长,也就随着中央军的膨胀,水涨船高,一路高升,很快就当上了团长、旅长。
这和聂曦的情况完全不同,自然不能相提并论。



图3:《沉默的荣耀》的剧照,由魏晨饰演的聂曦,注意他的肩章就是三颗梅花的上校军衔
来看看聂曦的情况,聂曦1917年出生,福建福州人。他毕业于海军陆战队讲武堂第二期。在《沉默的荣耀》中,聂曦都称吴石为“老师”,实际上吴石曾经在陆军大学当过教官,而聂曦并没有在陆军大学学习过,两人是没有师生之谊的。
从海军陆战队讲武堂毕业后,聂曦就被分配到海军陆战队,当了两年排长,之后调任粤桂江防司令部上尉队长。
1940年9月,吴石从桂林行营少将参谋处长升升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。这时他想找个可靠的人当自己的副官。最后选择了聂曦。这是因为吴石是福建闽侯人,闽侯是福州下辖的县,说起来和聂曦都是福州老乡。在那个年代,没有背调,基本上都是找同乡。不但因为乡里乡亲,生活习俗相同,更重要的,同乡之间,家世、人品,大家都知根知底。
当然聂曦本身能力也很出色,所以吴石也非常满意。作为战区中将参谋长的副官,级别也不可能太低,所以聂曦调到吴石身边担任贴身副官,军衔就晋升到少校。这时,聂曦23岁。



图4:《沉默的荣耀》的剧照,由于和伟饰演的吴石,注意他的肩章,是两颗星的中将军衔
1944年12月,吴石调任军政部主任参事,聂曦还是他的副官,不过职务上又进了一步,成为军政部总务厅交际科中校科员。
1946年3月,国民党军事机关大改组,军事委员会、军政部都撤销,成立国防部。吴石调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,聂曦也跟着吴石调入国防部,担任史政局总务组中校组长。
1949年8月,吴石从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升任国防部参谋次长,并赴台湾就职。聂曦虽然跟着吴石到了台湾,但却不再担任吴石的副官,而是调到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担任总务处交际科上校科长。不用说,这次职务调动,肯定是吴石帮助安排的。一方面是对聂曦跟随自己十年的一种回报,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利用交际科长的职务便利,更加方便开展地下活动。
在《沉默的荣耀》中,也提到了聂曦调到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担任交际科长,但时间是在1950年春节之后,实际上吴石1949年8月到台湾之后,聂曦就不再担任他的副官,而是由同样福建福州人的王正均接任副官。



图5:聂曦调离后接任吴石副官的王正均
王正均当时军衔是上尉,他也是吴石情报小组的骨干成员,在剧中很多聂曦所做的事情,其实都是王正均干的。在吴石、聂曦就义两个月后的1950年8月10日,王正均和吴石情报小组的另一位骨干成员,在国防部四厅担任中校参谋的林志森,一起在马场町英勇就义。
这就是聂曦从1940年起跟随吴石,从少校副官一路到上校科长的经历。
不过,必须要说明的是,聂曦的上校交际科长,准确说只是职务军衔。
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实行双轨制,分为职务军衔和铨叙军衔两种。所谓职务军衔,就是和职务挂钩,担任什么职务就可以佩戴相对应的军衔,不过职务军衔必须和职务并称,如上校团长、少将师长、中将军长。而且一旦不担任这个职务,也就自动丧失了相应军衔。
铨叙军衔,则是由军政部铨叙厅根据资历、考评授予,是和薪资、待遇挂钩,一般按照年资晋升,除非出现严重错误,不会降低。铨叙军衔的叫法则是只有军种和军衔,和职务无关。如陆军上校,海军少将,空军中将等。



图6:国民党军队军衔标志
通常职务军衔要比铨叙军衔高,有的甚至会出现相差好几级的情况,例如廖耀湘已经担任了兵团司令官,职务军衔是中将司令官,但铨叙军衔却只有陆军上校。
从聂曦的情况来看,他的上校军衔,应该就是职务军衔,交际科上校科长,如果他不担任这个职务,那么上校军衔也就没有了。至于他的铨叙军衔,很可能只是陆军少校,甚至有可能更低。
所以,聂曦既没有带过兵,也没有打过仗,只是吴石的副官,33岁就是上校,其实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,在当时情况下是很正常的。
最后,在剧中还有一位上校,很多人都会忽视的,就是谷正文,他是保密局侦防组上校组长。保密局。军统都是军事单位,军统的全称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,保密局的全称是国防部参谋本部保密局,所以军统和保密局的正式在编人员,都是军人,都有军衔的。由于军统保密局都是执行秘密任务,所以平时都穿便服,只有在重大场合才穿军装。
在《沉默的荣耀》中,谷正文穿军装,只有一次,就是最后一集,要开破获吴石案的庆功宴,这才穿上了军装。



图7:《沉默的荣耀》的剧照,由余皑磊饰演的谷正文,这是谷正文唯一一次穿军装
不过,军统保密局的军衔,在相同资历相同级别的情况下,要比其他单位低一到两级。例如戴笠终其一生也只是军统局少将副局长、代理局长,很多人都不知道,戴笠从来都没有当过军统局的正局长,军统的正局长都是由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兼任,当然这个正局长是挂名的,戴笠始终是军统真正的掌门人。直到他死后才追晋陆军中将。所以在军统,少将绝对算是顶流了。这是蒋介石的驭人之术,对于像军统这样拥有特权的单位,就采用位卑但权重得策略,以免尾大不掉。
改组保密局之后,局长都是中将。第一任局长郑介民,后来升任国防部次长,才在1956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,他也是军统保密局系统唯一晋升上将的。第二任局长毛人凤,始终都是中将,直到死后才追授陆军二级上将。
再回到顾正文,他当上校时,是在1946年军统裁撤,改组为保密局时,他是保密局北平站特侦组上校组长,也不过36岁,算是年轻的。



图8:穿着军装的谷正文,这时已经是少将了
正是在北平站特侦组上校组长时,他破获了著名的“北平电台案”,并且从北平地下党的电台开始顺藤摸瓜追查,破获了地下党在保定、张家口、沈阳、西安多地的情报小组,导致潜伏在国民党军队的2名中将和22名少将暴露,数百人被捕,其中包括地下党北方情报网总负责人王石坚,王石坚是和潘汉年并称的“南潘北王”,谢士炎、丁行等五人被害,史称“北平五烈士”。
到1980年代,谷正文以少将铨叙军衔退休。
所以聂曦33岁当上上校,并不少见。相比之下,聂曦和谷正文都是上校,也都是职务军衔,但显然谷正文的上校组长权力要大大超过聂曦的上校科长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央视《隐锋》这3位女星,撕开了谍战剧遮羞布,浓妆艳抹该治治了
下一篇
《菜肉馄饨》里吃出爱情老了的样子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